法国结构主义经典叙事学以故事(recit)为中心。故事通过许多媒介(符号系统)和话语类型来讲述。故事的“语法”丝毫不反映这些差异,更不反映虚构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差异,它是一种普遍性模式。罗兰·巴尔特的论文《历史的话语》(1967)是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之间的一个转折点。巴尔特支持构成主义语言哲学,明确地否认虚构与历史的区别。在北美洲,海登·怀特的著作是人们最熟悉的关于虚构与历史相等同的声明。
本文试图表述一种新的对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挑战的回应,提出应该在可然世界理论框架内重新审视虚构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关系。虚构的建构和历史的建构都是可然世界,但是历史世界受到的限制并不会施加于虚构世界。于是便能看出两种类型的可然世界在宏观结构上的差异。重新认定二者之间的对立,并不意味着否认虚构与历史之间杂多而持久的交换。本文接受开放疆界的思想,对虚构与历史互相渗透所产生的某些叙事世界进行了粗浅的探讨。